为什么要测刹车热衰减?有多重要?

 为什么要连续测10次刹车?为什么要测刹车热衰减?这个问题对于很多汽车消费者可能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。并且认为热衰减离自己很远,平时开慢点不就行了?下面我们将从测试的出发点和刹车片的构成来解释这个问题。

  为什么要测10次100km-0的刹车热衰减?

  气囊大家都不陌生,它为的是车辆碰撞时将乘坐者的碰撞加速度降到最低,但99%的驾车人可能一生都不会用到此项配置。因为这是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。而对于我们测试10次刹车热衰减是同样道理,你也可能一生都不会把刹车踩到过热,但如果真在连续山路行驶中刹车过热了产生了衰减,你也将失去最后的安全保障。

  刹车测试是最严格的吗?

  在2014年之前,连续10次100 km/h-0的刹车是最严格的测试。但2014年之后,德国人又把此项标准提升了:连续10次130 km/h-0!

  为什么要提高?

  因为随着车辆及道路状况的提升,车速也渐渐提升,所以标准也要跟着提升。130 km/h是德国高速公路有限速路段的最高限速。

  中国ams为什么沿用100 km/h的测试标准?

  答案很简单,我们的高速公路路况和限速标准达不到德国水平。除此之外,德国还有70%最高时速下的刹车测试,这完全是为了不限速高速而设定的项目。

  刹车热衰减测试能反应出什么?

  首先能反应刹车片的材质是否耐高温。通过我们大量测试的数据积累,刹车热衰减测试后前刹车温度基本保持在300度-550度之间,后刹车温度在100度-200度之间。刹车时的重心前移促使了前面温度明显高于后面,所以前刹车片的材质至关重要。

  其次能反应刹车系统散热设计是否优秀。对比相似车型及车重的车,在完成刹车测试后,刹车系统温度越低,说明它的散热效果越好。

  民用车刹车片的摩擦系数在摩擦系数大约在0.40-0.44之间,它既要兼顾刹车片的性能,又要兼顾使用里程。目前所有的刹车片均为无石棉配方,主要材质包括石墨、少量金属、无机纤维和树脂(粘合剂)。石墨耐温高,也有润滑作用,主要可以减小制动时摩擦系数变化;掺入的少量金属主要为了散热;而无机纤维则是起到摩擦的关键成分;以上所有材料需要有粘合剂和成吨的压力给刹车片定型,所以粘合剂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刹车片的耐高温性。

  在我们测试时一些质量优秀的刹车片可以经受550度的高温而不产生变形(很低的热膨胀系数)、冒烟、熔化等现象。而成本较低的刹车片在350度时就会发生熔化的现象,所以有的车在连续10次刹车测试后刹车片与刹车盘发生粘连,在此启动时需要很大的油门才能将盘与片分开,刹车盘上也会留下很多刹车片熔化后的物质。而此时刹车片摩擦面的化学成分已发生变化,摩擦系数急剧下降,刹车性能几乎丧失。

  我们在测试时还会有刹车片起火的现象,这是高温引燃的石墨和粘合剂,此时不必惊慌,保持持续行驶让刹车片自然冷却。

  发生热衰减后如何操作?

  此时刹车踏板很低,刹车效果很弱,需要给刹车系统降温。在道路允许的情况下低速行驶,让刹车盘片自然冷却,此时千万不能用水或灭火器给刹车系统降温,因为温度的剧烈变化让金属发生淬火现象,造成盘、片开裂。

  目前刹车片成分方面主要有两种区分:一是以低金属配方为主的欧洲系,一种为NAO(无机纤维)配方的日韩系。两种刹车片的主要区别很明显,低金属配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黑色粉末,这也是欧系车轮毂很容易脏的原因。而NAO配方则很少产生黑色粉末。

  关于环保

  石棉材料已经被淘汰,目前无铜配方正在逐步取代有铜配方。这里的铜为紫铜,在赛车级别的刹车片中还可见到,它本身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能,但摩擦后的粉末及蒸汽对环境和人都会有影响,所以目前逐渐退出了市场。

2016-07-14 18:33:20